图书介绍
汶川地震的启示 灾害伦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雪松,王晓琼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3288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292页
- 主题词:灾害-伦理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汶川地震的启示 灾害伦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1章 灾害伦理的基本要素15
1.1 何为灾害伦理15
1.1.1 作为灾害学分支的灾害伦理学16
1.1.2 作为应用伦理学分支的灾害伦理学17
1.2 灾害伦理的基本要素18
1.2.1 灾害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18
1.2.2 灾害伦理学的研究方法22
1.2.3 灾害伦理学的基本原则24
1.2.4 灾害伦理学的体系层次27
1.2.5 灾害伦理学的多维面相28
1.3 灾害伦理学与其他伦理学的关系31
1.3.1 灾害伦理与日常伦理的关系31
1.3.2 灾害伦理与底线伦理的关系33
1.3.3 灾害伦理与生态伦理的关系34
1.3.4 灾害伦理与角色美德的关系34
1.3.5 灾害伦理与制度伦理的关系35
第2章 灾害的存在论(基本)规定41
2.1 灾害:自然的偶性断裂性及不可避免性41
2.2 人为与自然:灾害的属人性43
2.2.1 人类农业活动对自然灾害形成的影响44
2.2.2 工业化与城市化造成的人为的灾害急剧,并且损失巨大45
2.3 顺时与抗争:人面对灾害的尴尬抉择50
第3章 灾害的类型学分析55
3.1 自然的灾害与人为的灾害:致灾因子的复杂性56
3.2 原发灾害与诱发灾害:灾害的系统性及连续性61
3.3 未知灾害和已知灾害:人类认识灾害能力的发展64
3.4 不可抗拒灾害与可抗灾害:应对灾害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66
3.5 牺牲、危害、损失:人类的自然灾害认知模式的变化69
3.5.1 灾害-牺牲的认知模式70
3.5.2 灾害-危害的认知模式72
3.5.3 灾害-损失的认知模式75
第4章 人与自然灾害之间的自然伦理关系81
4.1 伦理学的价值延伸: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与修正81
4.1.1 自然灾害与人类中心主义82
4.1.2 理性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形成与发展84
4.1.3 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与修正94
4.1.4 灾害伦理学对人类中心主义批判的深化98
4.2 社会制度的伦理责任: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101
4.2.1 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101
4.2.2 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人和自然伦理关系的反思105
4.3 科学技术的道德规范:技术理性批判与工程伦理学110
4.3.1 灾害与技术理性批判110
4.3.2 工程技术与伦理:灾害伦理与工程伦理118
第5章 灾害发生时的人伦关系123
5.1 灾害中的伦理关怀:优先原则的确定123
5.1.1 责任人—优先示范原则123
5.1.2 老人、妇女、儿童优先保护原则126
5.1.3 生命安全优先原则129
5.1.4 整体利益优先部分利益原则130
5.2 灾害中行为的特殊性:无罪免责原则的确定131
5.3 灾害中的伦理特殊性:心理损害与伦理创伤135
5.3.1 心理损害136
5.3.2 灾害中的伦理创伤138
第6章 减灾、防灾、救灾中的人伦关系147
6.1 生命与财产:谁为第一性147
6.2 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冲突中的痛苦抉择150
6.2.1 什么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150
6.2.2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151
6.3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群体的责任和伦理关系156
6.3.1 管理群体与受灾群体的关系158
6.3.2 援救群体与受灾群体的关系162
6.3.3 社会群体与受灾群体的关系164
6.3.4 受灾群体自身的关系164
6.4 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从灾害共同体走向责任共同体和伦理共同体166
6.4.1 灾害共同体的形成167
6.4.2 责任共同体的构建168
6.4.3 伦理共同体的融构171
6.4.4 加强共同体建设的制度性思考176
第7章 灾后的生命关怀与伦理补偿177
7.1 有罪愧疚与无罪愧疚:评价灾后救助中不伦理行为177
7.1.1 无罪愧疚178
7.1.2 有罪愧疚181
7.2 良心安置与心理救助:心理恐惧与伦理创伤的医治183
7.2.1 伦理创伤的医治183
7.2.2 心理救助188
7.3 经济标准与人的价值:灾后救助的限制与价值引导194
7.3.1国家和政府不断加大减灾资金投入力度,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194
7.3.2 社会救助的水平迅速提高197
7.3.3 灾害后重建中资金物质等的救助中存在的问题200
7.3.4 价值引导202
7.4 灾害救助环境下的医学伦理的特殊性204
7.4.1 灾害环境下的特殊性204
7.4.2 灾害医学救助中的伦理特殊性204
7.5 苦难与荣光:灾害伦理对道德建设的积极意义206
第8章 灾害伦理与灾害文化209
8.1 人的命运与抉择:灾害、伦理与文化的关系209
8.1.1 三者的基本界定209
8.1.2 灾害与文化的关系212
8.1.3 灾害与伦理的关系217
8.2 源头活水:灾害文化的历史构成219
8.2.1 禳弭219
8.2.2 报勘灾情220
8.2.3 赈济220
8.2.4 调粟、平崃与禁遏伞221
8.2.5 安辑与养恤222
8.2.6 除害222
8.2.7 蠲兔、减征与缓征222
8.2.8 借贷223
8.2.9 提倡节约223
8.2.10 重农223
8.2.11 仓储备灾223
8.2.12 兴修水利224
8.3 精神资源与活的灵魂:灾害文化与灾害伦理的关系224
8.3.1 组成部分与思想资源224
8.3.2 价值指导与精神资源225
8.3.3 建设相结合225
8.4 比较与差异:中西灾害伦理文化的特点228
8.4.1 中国灾害伦理文化的一般特点229
8.4.2 西方灾害伦理文化的一般特点232
第9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灾害伦理实践及其示范意义235
9.1 实践出真知:社会主义制度下灾害伦理的实践基础235
9.2 传统与现代:中国特色的灾害伦理文化的建设238
9.2.1 继承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丰富的灾害伦理文化内容238
9.2.2 克服传统文化因素中的消极因素240
9.2.3 发扬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242
9.3 建设与发展:灾害伦理建设的具体措施245
9.3.1 最普遍的传播机制是什么245
9.3.2 教育宣传是建立灾害伦理文化的基础246
9.4 示范与效应:建立灾害文化示范基地249
9.5 灾害伦理文化与可持续发展251
9.5.1 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及其基本内容251
9.5.2 灾害伦理文化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252
9.5.3 可持续发展对灾害伦理文化研究的影响254
结束语265
参考文献273
后记279
热门推荐
- 718314.html
- 3824017.html
- 1780861.html
- 2016132.html
- 1634762.html
- 2770974.html
- 3610790.html
- 26201.html
- 2801291.html
- 239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72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05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62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39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55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04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75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25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93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0875.html